博业体育官方APP迭代升级制造业体系夯实“制造强区”地位—— 再造一个“涪陵工业”

2024-08-26 15:48: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博业体育官方APP迭代升级制造业体系夯实“制造强区”地位—— 再造一个“涪陵工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日前,涪陵区发展改革委、主任易先勇,区经济信息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夏涵,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党工委、管委会主任李如华,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苗迎彬做客涪陵区融媒体中心访谈室,分享涪陵夯实“制造强区”地位,坚定不移把制造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探索和实践。

  记者:涪陵作为“工业大区、制造强区”,工业发展取得了多个方面新成绩,正在全力打造千亿产业、培育千亿企业、夯实千亿园区,请介绍“三个千亿”的有关情况。

  易先勇:2023年,涪陵工业总产值近2500亿元,位居全市区县第二,材料产业产值占全市的1/5,居全市区县第一,培育百亿级企业6家、居区县第一,拥有全市最大的化工园区和中心城区外首个千亿园区——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工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涪陵坚持久久为功抓工业,围绕再造一个“涪陵工业”的目标,全力培育千亿企业。以建设“千亿华峰”为引领,推动上中下游产业、大中小型企业协同发展,努力形成1个千亿级、10个百亿级、100个十亿级、20个“小巨人”、300个“专精特新”、500个规上企业的企业梯队;全力夯实千亿园区,促进涪陵高新区、白涛园区这两个千亿园区双双迈入两千亿,发挥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主力军作用。

  “2”就是加速培育2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围绕聚酯、聚氨酯、聚酰胺三大优势产业链条发展合成材料,以汽车用钢、高端不锈钢、铝合金铸锻件、板带箔为主攻方向,壮大金属材料,打造2000亿级产业集群。依托瑞浦兰钧、耀宁科技两大百亿级项目,培育发展电芯、正负极材料等配套项目,壮大复合材料产业,构建1000亿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轻量化部件产业集群。

  “3”就是加速培育3大五百亿级支柱产业集群。以榨菜果蔬加工、烟草、粮油肉类、特色轻工为代表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以页岩气勘探开发及深加工、工业副产氢、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页岩气及清洁能源产业;以新能源商用车、危化品船、特高压输变电为代表的汽车船舶及智能装备产业。

  “4”就是加速培育4大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未来榨菜、调味酱、榨菜文旅产品为代表的榨菜产业;以现代中药、血液制品、医用包材为代表的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以高密度电路板、功率半导体、电子特气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以精细磷酸盐、氯碱化工、芳香腈为代表精细化工产业。

  “9”就是加速培育9个“新星”产业集群。开辟前沿新材料、生物制造、生命科学、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与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数字文创、高端纺织、软件信息服务等新赛道。

  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记者: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作为重庆市中心城区外首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在提升园区承载力上有什么抓手?

  李如华: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推动从千亿级园区向两千亿级园区迈进。主要从五个方面来提升园区承载力:

  一是抓招新引优,让好产业“多起来”。精心绘制产业图谱,围绕高新产业、未来产业积极布局,瞄准链主企业产业链清单,顺藤摸瓜补链条,2022年以来共招引项目110个,涉及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高端医疗、智能智造等多个领域,推动产业整体向中高端迈进。

  二是抓转型升级,让老产业“新起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智能化转型,持续稳固主导产业支撑力,当前已建成智能工厂7个、数字化车间34个,智能化改造程度位列全市第一梯队;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赛道转换,用新产品换新市场,如:鑫源汽车全新纯电平台开发E3与E3L,上市即上量,开拓新市场客户30余个。

  三是抓专精特新,让小企业“强起来”。精心选种、悉心育苗,引导企业做大做强,走专精特新之路,园区入驻企业4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8家,培育年产值百亿级企业4家、十亿级企业1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7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正加快形成十亿级骨干、百亿级龙头、千亿级产业、两千亿级园区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四是抓平台升建,让金字招牌“亮起来”。今年我们有序推进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高新区和综保区正式合并,对外开放功能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正全力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力争早日创建成功,再增一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五是抓服务颗粒度,让营商环境“优起来”。落实城市更新行动,以产兴城、以城助产,增强城市和产业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宜居宜业“硬环境”;细化服务颗粒度,助推辖区企业整合供应链,抱团发展,做好人才配套服务,打造服到位、零距离“软环境”,让企业家、高端人才在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发展。

  记者:今年以来,涪陵区深入谋划“四链”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强化资金链人才链支撑保障。请问有哪些举措亮点?

  易先勇:涪陵坚持以工业为笔,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促进“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与“1238”产业科创体系有效对接,不断擦亮“涪陵制造”品牌,夯实“制造强区”地位,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创新型企业矩阵,推动“大手牵小手”融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209家、2252家,累计培育领军链主链核链创企业13户、单项冠军企业3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2户、专精特新企业192户。针对产业链痛点、卡点、堵点,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攻克尼龙66用己二腈、LNG弛放气提纯氦气“卡脖子”技术。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坚持“链”上发力,集群发展,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去年,我们成功创建国家高性能塑料及树脂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入选全市首批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瞄准战新产业发展方向、行业细分领域,谋划布局前沿新材料、生物制造、未来食品等先导性产业。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需求和发展实际,丰富政策“工具箱”,做大奖补“资金池”,去年区财政科技投入达1.95亿元;创新推出“科创+金融”产品227项,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科创主体,提供一揽子风险减量服务,不断强化资金供给保障能力。

  推动人才链服务产业链、激活创新链。围绕“产业地图”精准绘制“人才地图”,发布8个产业领域、33大类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帮助企业靶向引才,近三年累计引育博士100名、硕士1000余名。突出贴心服务留才,构建“业务管理员+服务部门联络员+单位联络员”服务队伍体系,出台人才引育扶持“黄金十条”,加快构筑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才产互融的良好局面。

  夏涵:今年上半年,涪陵完成规上工业产值超1300亿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经济稳固支撑。可以从3个方面来解读:

  一看发展之“速”,涪陵工业“体格”越来越大。涪陵的工业体量一直很大,在全市长期位居前列。今年上半年,在基数较高的前提下,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69亿元、增长8%,体量居全市区县第二位。六大支柱产业“四升两降”,在极具挑战的内外部环境下,清洁能源、汽车及装备制造更是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殊为不易,“进”的态势依然明显。

  二看发展之“质”,涪陵工业“体质”越来越强。量的合理增长,支撑了质的有效提升。今年,三爱海陵获评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涪陵区第3家。全国冠军企业1157家,全市17家,由此可见其含金量之高。今年来,涪陵致力于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新培育“瞪羚”企业6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8户,新铝时代将于10月上市,更多的优质企业正脱颖而出。

  三看发展之“效”,涪陵工业“体魄”越来越好。涪陵正在探索搭建企业供需对接平台,牵线搭桥建立原材料供应合作机制,推动区内企业相互配套完善生态。建立了规上工业企业交流微信群,把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老板全拉了进来,在线发布区内企业产品目录、需求清单等,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易先勇:涪陵坚持把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突出位置,不断夯实“制造强区”地位,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突出聚链成群抓工业,把“链长制”作为产业链的“守护者”和产业创新的“加速器”,用好“一链条一链长一专班”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华峰、万凯、攀华、榨菜集团、卡涞科技等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在符合市场规律下拓产能、扩规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涪陵新材料”“涪陵新能源”“涪陵新建造”等产业名片。

  二是加快构建“1+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挥榨菜、中药材两个百亿级产业带动作用,培育打造榨菜月饼、藿香可乐等“新品”“爆品”,加快建设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涪陵园区,打造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基地和国家“南菜北运”基地。

  三是加快构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新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金融、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积极争创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深度融合,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中央部署推动了大规模设备更新,观察涪陵产业结构,石化化工、有色、机械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我们又如何抓住这次机遇让“老产业”激发“新动能”?

  夏涵: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绝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今年以来,重庆市先后出台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方案》,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重点就是抓好这2个文件的落实,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深入实施工业设备更新行动,让这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之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第一,推广先进设备应用。聚焦重点行业,坚持市场化推进、标准化引领,深入实施“万项技改行动”,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提高优质产品供给能力博业体育官方APP

  第二,加快制造业数字赋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梯次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AI领航工厂,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产业生态。

  第三,推进绿色装备替代。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支持化工等重点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推动企业开展锅炉、电机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第四个,就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快石化行业老旧装置综合技改,妥善化解老旧装置故障率高等风险,围绕工业生产安全事故等重点场景,推广应用先进可靠安全装备,提升企业安全保障水平。

  记者: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阵地、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下一步,涪陵高新区(涪陵综保区)将如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招商更新推动产业向新。面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招商新形势,我们将主动适应招商新变化,从单打独斗的“项目思维”转向“链式思维”和“生态思维”,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比如我们将向“链”借梯,聚焦产业图谱“有什么、缺什么、招什么”,带动新材料、动力电池、半导体等重点产业链上下游聚集。同时我们还将办好高新区(综保区)企业家俱乐部,让企业当招商推介官、涪陵宣传员,用口碑“以商招商”扩大朋友圈。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比如我们立足涪陵榨菜产业大脑绘制了全国首个榨菜产业图谱,给榨菜产业上下游企业都画上“记号”,方便大家相互识别,打通种植户、收购户、榨菜企业之间信息流,让农户不愁卖、收购户不愁买,让不久的将来,榨菜也能在“云端漫步”。

  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发挥好首批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和国家级绿色园区优势,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比如我们有一家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公司—剑涛铝业,能将平时大家喝完的易拉罐等带有铝的垃圾进行回收、加工,为汽车多行业提供铝合金材料甚至用于飞机起落架和油路系统,让垃圾也能飞上天。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绿色工厂”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推动更多企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27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

  苗迎彬:放眼未来,重庆华峰既要继续打磨“链条”韧性,更要推动“链条”延伸。重庆华峰将继续争做涪陵区打造渝东新城主引擎的一大动力源,紧随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部署,为涪陵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快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年产138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建设,补齐氨纶上游原料短板,打通产业园产品质量从上到下的完整控制。

  探索尼龙66下游民用丝、铝合金汽车轻量化材料等应用领域,让更多科技含量高、品质性能强的华峰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深化现有产能挖掘,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以涪陵为起点,带动聚酰胺、聚氨酯产业链的技术革新、品质革新。

  记者: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活力之源、地方发展生命之氧,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涪陵区将如何擦亮“服到位、零距离”营商环境品牌,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易先勇: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近年来,涪陵区聚焦从签约落地、项目建设到企业投产经营的全生命周期,为企业提供全领域全流程全要素的“服到位、零距离”服务,旨在让企业心无旁骛扎根涪陵、深耕涪陵。一系列有力举措不仅吸引了青山瑞浦等一批众多优质企业来涪陵安心投资,同时吸引了重庆华峰等企业在涪陵多次追加投资,专心创业、放心发展,有效推动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将持续着眼当前涪陵发展所需、企业所盼,在服务、审批、要素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动全区营商环境体系迭代重构,切实营造良好“软环境”,筑牢发展“硬支撑”。

  服务上,坚持“准”字发力。秉承“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理念,深入实施“百千万”联系服务经营主体全覆盖工作机制,完善服务网络,聚焦“谋划生成”“对接洽谈”“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五个阶段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

  审批上,坚持“快”字为先。推动跨层级跨部门的职能协同、跨平台跨系统的功能整合、政务服务各类事项流程再造,打破“信息壁垒”“数据壁垒”,持续推进减环节、减跑动、减时间、减成本,真正实现让企业群众办事越办越快、越办越愉快。

  要素上,坚持“优”字为重。充分发挥页岩气就地转化和“两张”电网优势,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促进物流提质降本增效,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产业基金撬动作用,谋划打造“营商环境”“四链融合”应用场景,为企业投资兴业提供优质完善的要素保障。(文/记者 陈文盛 整理图/记者 何乾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