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常识 /MANUAL
智·观察 “2023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结果发布
智·观察 “2023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结果发布“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旨在通过量化工具,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各省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截至目前,指数已成为全国持续性追踪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代表性、品牌性学术成果,成为考量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风向标”“晴雨表”。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体系由产业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三个分指数构成。产业生产力指数是从投入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的主体、人才、资本等要素,影响力指数是从产出的角度来评价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驱动力指数是从外部环境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创新环境。在3个一级指标下,设有8个二级指标,数十个测量维度。数据来源是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总局、各省市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以及文化产业大数据和研究院团队案头研究汇整的数据。
2023年度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山东、江苏、四川、河南、福建、安徽。同上一年相比,安徽接替湖北成为第十名。北京近八年来持续保持第一名,广东、浙江连续六年位列前三名,四川省是西部地区连续多年进入前十名的唯一省份。
生产力分指数从投入的角度评价文化产业的企业主体、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情况。2023年度生产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广东、北京、浙江、山东、上海、江苏、福建、四川、河南、湖北。其中,广东排名第一,在产业主体、人力资源方面优势明显。根据产业大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广东省文化企业数量超过71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超过1万家,从业人员数量超过280万人。
影响力分指数从产出的角度围绕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进行评价。2023年度影响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山东、河南、四川、湖南、安徽。其中,北京排名第一,在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上市文化企业数量等方面均为全国第一,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超2万亿,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4700亿,占全市GDP比重11.3%,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驱动力分指数从外部环境角度围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驱动力、公共支持力和创新持续力。2023年度驱动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为: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四川、福建、湖北、安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浙江省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品牌数量达到168个,排名位列全国第一。
2023年各地高效统筹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显效发力,“文旅消费热”助力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从2022年的6.9万家增长到约7.3万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在9个文化行业中,除文化装备生产行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其余8个行业收入均比上年增长,其中: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投资运营、新闻信息服务、文化传播渠道、内容创作生产5个行业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增速分别为63.2%、24.4%、15.5%、11.9%、10.7%。总体而言,2023年各地高效统筹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显效发力,“文旅消费热”助力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在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指标中,排名前十的省市是浙江、广东、湖北、福建、上海、山东、北京、安徽、陕西、四川。2023年,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加速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不断融入文旅产业的内容生产、展示和传播、消费等全过程。据产业大数据统计,浙江的文化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广东的文化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遥遥领先其他省份。2023年,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工作完成,认定了包括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在内的6家集聚类基地和包括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16家单体类基地。总体而言,2023年,文化科技与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欣欣向荣,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企业融资规模成果显著。
在文化金融融合能力指标中,排名前十的省市是上海、北京、浙江、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北、湖南、山东。其中,上海、北京遥遥领先,在文化产业私募股权融资规模、上市文化企业IPO融资规模、挂牌新三板文化企业融资规模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文化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产业提质升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3)》中指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未来期待文化金融基础设施、文化产业资本市场、金融改革融合发展等方面有新突破。
2023年文化新业态蓬勃发展,对全部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贡献率高达70.9%,增强了文化产业内在韧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在新业态融合指标中,排名前十的省市为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四川、山东、河南、江苏、湖北、福建。2023年,北京、广东、浙江的16类文化产业新业态企业数量均超过14万家,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1%。2023年文化新业态行业蓬勃发展,对全部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贡献率高达70.9%,增强了文化产业内在韧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2023年数字文化在多领域蓬勃生长,已形成“多元融合、升级、多向赋能”的发展格局,通过文化+人工智能、文化+全真互联、文化+数字孪生、文化+区块链等模式,数字化在文旅企业转型升级、文旅资源创意转化、文旅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催生了“数字藏经洞”“寻境敦煌”“听见数字山河”等多个火爆出圈的数字文旅项目。
我国不同区域文化产业差距仍然较大,多省市跨区域打造“文旅朋友圈”,推动文化产业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显示,我国不同区域文化产业差距仍然较大:东部地区10省市综合指数平均得分远高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6省综合指数平均得分略高于西部、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得分基本持平。其中,综合指数得分前十名的省市中,前6名均位于东部地区,四川省是唯一进入前10名的西部地区省份,东北地区无一进入。2023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101223亿元,比上年增长8.7%;中部地区15394亿元,增长3.6%;西部地区11688亿元,增长10.0%;东北地区1210亿元,增长5.4%。整体来看西部地区增速最快。
2023年,多省市跨区域打造“文旅朋友圈”,推动文化产业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上海、江苏、浙江省共同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强调文化协同发展,旨在通过挖掘和弘扬江南文化,促进区域内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以及增强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武汉都市圈九座城市成立武汉都市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联合成立“襄十随神”旅游联盟,打造湖北省文化和旅游“朋友群”,推动文旅品牌、旅游线路、旅游市场、文旅资源一体化共享。
各类国家级品牌的评定,以评促建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文化产业相关主管部委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国家级品牌评选认定工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等文化产业国家级品牌,要求地方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人才等各项支持,在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发挥产业示范引领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国家级品牌数量排名前十的是浙江、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福建、湖南和河北。
2023年3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新命名15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数量累计达到34家。5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与复核工作的通知》,公布了38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10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商务部通过组织评审考察,正式公布新一批12家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名单。10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公布了首批63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各类国家级品牌的评定,以评促建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文化消费市场强劲复苏,各地文旅卷出新高度,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经济等文旅新消费热点爆款频出。
2023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的通知》,活动贯穿2023年全年,围绕五一、中秋、十一、元旦等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广泛动员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积极联动金融机构、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等,举办一系列促消费活动。2023年,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连续发布多个文件促进文旅消费,各地方也制定了相应政策,数十个省(区、市)在相关政策中明确资金支持金额和支持方向等。
在各级各地政策显效发力的带动下,2023年文化消费市场强劲复苏,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高速增长,文旅消费热度居高不下,各地文旅卷出新高度,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经济等文旅新消费热点爆款频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17.6%,达到2904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8%。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达到48.91亿,同比增长93.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人均每次旅游消费达到1003.88元,超过2019年水平,为近五年来最高。
2023年,国家和各省市继续深入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博业体育官方APP,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落地。政策和市场双双发力,文旅产业发展创新引领乡村社会经济发展。
2023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的通知》,决定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在政策扶持下,各地村超、村BA、村晚等文旅热点不断涌现,增强了地方文化品牌价值,促进了文旅深度融合,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2023年榕江县“村超”赛事期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34亿元,农特产品销售额4.01亿元,同比增长57.92%。同时,文旅企业也不断强化与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腾讯云联合青海大通县共同推出农文旅全域品牌,通过打造农文旅融合的“大通号”县域经济体数字化平台,为大通县的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动能。
注: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连续13年发布“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以上内容摘自“2023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