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成龙新片《传说》市场遇冷老牌香港影星们的路该怎么走?
成龙新片《传说》市场遇冷老牌香港影星们的路该怎么走?暑期档《默杀》《抓娃娃》等片势头正猛,先后突破10亿大关,但同时也有一些看上去阵容豪华、颇受期待的影片悄悄掉队,其中成龙主演的古装动作片《传说》是最典型的例子。上映十几天,影片票房难以破亿,最终大概率只能止步于8000万的票房,确实令跌眼镜。
表现不佳的另一表现是在影片的口碑上,《传说》豆瓣只有5.3分,不及格,而如果往回倒推近几年成龙主演的其他作品,《狂怒沙暴》《龙马精神》《急先锋》《龙牌之谜》《神探蒲松龄》《机器之血》,无一例外都是不及格的分数,口碑相对较好的《英伦对决》,已经是七年前的作品。就在这几天,“为什么成龙电影逐渐失去票房号召力”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可能很多观众也比较疑惑,作为曾经的票房灵药、华人之光,为什么成龙电影的市场与口碑表现会沦落到如此境地?背后还有哪些深层的原因?
我们就先从最近上映的这部《传说》开始聊起。影片是《神话》的姊妹篇,讲述房教授在考古时挖掘出神秘的萨满古玉,它引领着房教授和助手王靖梦回西汉,化身骁勇善战的汉军将领,征战于无垠的河西草原,率骑兵抗击匈奴守护家国,并与匈奴公主梦云展开一段跨越千年的前世情缘。为寻,房教授和助手邀请好友雷振深入万年冰川中找寻祭天圣地,欲揭开这段不为人知、横跨千古的传奇故事,却遭萨满专家赫伯尔的阻挠……
《传说》之所以能够诞生,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有《神话》珠玉在前。《神线年,可谓票房口碑双丰收,同时也顺应了当时中韩合拍的热潮,电影的主题曲《美丽的神话》传唱至今。当然这也与那些年“穿越”这一设定的风靡有关,现在回头看《神话》确实称得上是古装穿越电影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只是今天再提到“穿越”,大众的好奇度已经大大降低,甚至如果还有作品以“穿越”为核心卖点,会被人冠以老套、俗气的评价。《传说》并没有延续《神话》当中跨越时间、跨越语言的真情,而只是粗暴地拿来了穿越这一外壳,内核空洞,并且很多地方都是在强调与《神话》之间的关联,很难不令人质疑是在贩卖情怀。
我们总结了一下网络上网友对该片的评价,争议主要在以下几点:文本简单、电影感太弱甚至不如网络电影、AI还原年轻成龙效果不理想、年轻演员演技太差等等。至于该片之前主要营销的像万马奔腾场景实拍等卖点,也因为前面提到的问题过于严重,而被人忽视了。
正如一些影评人指出的,《传说》花大力气用AI技术还原年轻时的成龙,盖在了年轻演员的脸上,完全是本末倒置的行为。且不说AI还原完成度如何,演员变老本身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这个年龄的成龙自然有其当下的魅力,但电影里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展示“年轻成龙”的魅力,还是AI版的,似乎也在向所有观众抛出问题:成龙老矣,尚能饭否?
事实上成龙及其动作喜剧的魅力,就在于他能在巧妙的动作设计中,穿插进属于普通人的嬉笑怒骂。比如他早年的佳作《故事》《A计划》《醉拳》等,无一例外都是小人物的视角,即使进入新世纪,像《宝贝计划》《大兵小将》《新宿事件》等影片,也都是没有脱离开小人物的范畴,《神话》已经是离观众期望看到的成龙相距较远的电影。但近些年成龙接演的电影,大多数都将他过于“神化”,甚至会出现像《传说》这样把成龙年轻时的容貌作为营销噱头的情况,可以说观众喜欢的是真实的成龙,而不是一个用技术修复出来的年轻版成龙。
属于成龙商业成绩上的巅峰时刻,要回到2017年的春节档,由他主演的《功夫瑜伽》最终获得了17.48亿的票房,放到今天来看仍然是很不错的成绩。影片在豆瓣只有5.0分,但当时中国电影市场强调明星效应与追求视觉效果仍然是比较流行的现象,所以在那一年春节档,相对风格最欢乐的《功夫瑜伽》突出重围,并成为了那一年最终的春节档票房冠军。
事实上在那几年,成龙的名字可以说是一块很响亮的金字招牌,几乎每年都会推出一部新作,虽然质量良莠不齐,但票房成绩都不错。《绝地逃亡》8.87亿、《十二生肖》8.81亿、《天将雄师》7.42亿、《铁道飞虎》6.99亿、《英伦对决》5.39亿、《故事2013》5.34亿。
不过在2017年之后博业体育官方APP,成龙电影在商业上的反馈慢慢变得不太理想,直到这次《传说》,连破亿都十分艰难。除了作品本身质量不佳、思路老套之外,其实还和中国观众的观影偏好以及创作趋势有着很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从2018年《我不是药神》票房大爆开始,现实题材影片成为了观众观影的主流,而成龙擅长的动作喜剧、古装喜剧这两大类型,渐渐失去了观众的信任,观众希望看到更多与现实生活、与情感相共鸣的影片。而到了近两年,“情绪话题电影”盛行,成龙电影除了成龙本人外,大多缺少具有社会讨论性的话题,所以很难出圈。
另一方面,成龙作为香港电影人的代表,虽然近些年大多是合拍片,但不可否认,香港影人在内地的票房号召力整体都在大大下降。前不久《九龙城寨之围城》制片人陈罗超透露接下来许多内地电影公司将暂停香港电影的开发与制作,就是因为近年来香港电影或香港影人主演的作品,票房大都不及预期。00后观众正在成为新的主要观影人群,而老牌港星与这些年轻观众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感的,这也是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其实作为成龙本人,能看到他在这些年的作品里努力地给新人更多的机会,成龙不再占据电影的大部分篇幅,甚至有时连男一号都算不上,他希望用自己的影响力衬托更多年轻人的表现,但对于走进影院冲着成龙而来的观众来说,肯定是不够满足的,而当影片的口碑与票房不够理想的时候,成龙自然也成为了众矢之的,甚至之前在《龙马精神》的大学路演时,还有观众犀利地当着成龙的面对影片提出了批评。对于年过七旬的成龙来说,这些纷纷攘攘肯定不会影响他的演艺之路,但对于所有与成龙合作的电影公司和创作者来说,却需要审慎地评估。
即便如此,成龙目前仍有许多待映作品,包括《新故事2》《陌生家庭》《P计划》等,其中《P计划》有可能定档国庆,而这次的题材仍然是动作喜剧,看故事简介很像《功夫瑜伽》+《十二生肖》的合体。
近些年成龙口碑最好的作品,还是我们前文提到的《英伦对决》。这并不是一部喜剧片,在电影中成龙饰演了一位要为女儿复仇的父亲,有一条影片的评价很有趣:“这一次成龙收起了微笑,我们露出了微笑。”如今的成龙,其实已经有了岁月的沉淀,完全可以塑造更加深刻也更立体的角色,而不仅仅是在故事中耍宝或是成为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当然也有一些年轻的创作者在激发成龙身上更多的可能性,比如《陌生家庭》中成龙要饰演一位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许多网友表示期待,因为很多人喜欢的不仅仅是作为武打明星的成龙,而是作为演员的成龙。既然是演员,就需要为观众带来更加全面丰富的角色,而不是总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内。
而如果我们把视线月开始像《谈判专家》《海关战线》等同样由香港影星领衔的影片表现都不理想,本质还是在于剧本过于套路化,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同时对已经上了一定年纪的主演们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说明成龙的问题并不只针对成龙本人,而是“成龙”们都要面对的问题。
毕竟这是一个不缺情怀感的时代了,观众更想看到的是新鲜与突破,否则在日复一日更新的商业模式面前,跟不上的人只能被无情且残酷地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