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文化人才公寓孵化有归属感的新社区
文化人才公寓孵化有归属感的新社区“今天,我们入住了‘上海文化人才之家普陀中岚居项目’公寓,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给予我们的温暖。”澎湃新闻首席记者蒋晨锐昨天说,自己已在憧憬入住后的幸福时光:晨曦初现,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入室内,与咖啡店里的咖啡香气交融,唤醒一个个斗志昂扬的早晨;灯火阑珊处,踏着小区里的斑驳树影,疲惫的身影也在治愈。
上海文化人才之家普陀中岚居项目昨天正式投用,首批提供150间文化人才公寓住房,80位青年文化人才喜迁新居。该项目由市委宣传部和普陀区联合打造,由西部集团旗下专业化住房租赁品牌“西部乐巢”运营,希望孵化有归属感的文化人才社区。
中岚居是普陀区首个新建R4租赁住房项目,位于岚皋路99弄,步行不到10分钟可达轨交3/4/7号线镇坪路站。社区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房型包括35至46平方米的一房、46平方米的一房一厅和71平方米的两房,家电家具配置齐全,拎包入住。
在蒋晨锐看来,中岚居的吸引力很多元——园林式的生态环境,独特且人性化的布局设计,新潮的社交空间构造,“专业服务”与“科技赋能”的叠加,以及便捷的交通。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房租价格和服务便利,可以帮他节省下不少生活成本。
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岚居社区内部有7000平方米的室外绿化空间,其中有花园健身慢跑道、户外会客厅、星空露台、全龄活动花园、儿童乐园等。特别受租客欢迎的,是800平方米的室内共享空间,包括健身房、瑜伽室、休闲室、竞技室、阅读自习室、多功能厅、共享厨房、城市景观餐厅、洗衣干衣区、快递柜等功能区,满足住户便利生活需求,也丰富社交的可能。
尽管社区周边商业、医疗、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成熟,社区还是自带了4500平方米商业区,并针对新时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引进了星巴克、全家、早安山丘等。
下决心入住中岚居的第一天,蒋晨锐就加入了一个邻居们自发组织的微信群。“群友有从事创意产业的创业者,也有从事艺术和其他文化领域的人才,大家都对社区环境、氛围和服务给出很高评价。”蒋晨锐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投入到社区发展中,用心呵护一草一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区域内文化氛围提升贡献力量。
西部集团副总经理周华说,针对年轻人的兴趣爱好特点,社区会定期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活动,鼓励邻里间的社交互动。“希望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对社区有归属感,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入住中岚居的东方广播中心记者潘越文,此前一直与人合租,眼下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室户,房间朝南,家电、洗衣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一个宽敞明亮的阳台。刚刚入住不久,他已在这里结识了很多同行朋友,甚至有一位广播同事就住在隔壁。“我们相约在公寓内一起健身,很多创意、想法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碰撞、激发出来的。”
据介绍,前期,普陀团区委联合石泉路街道和西部集团,开展了社区和青年人才综合调研,初步形成了中岚居青年中心服务体系。一本《西部乐巢·中岚居青年人才服务指南》手册,分类整合了社区公共空间信息、社群活动信息以及周边生活服务信息;新建了中岚居青年中心实体阵地,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资源,开展以益智交友、公益志愿、体育运动、创业就业、行业交流等青年核心需求为主题的活动,努力打造“最懂年轻人”的城市青年品质生活新型社区。
在中岚居文化人才公寓新建成的苏州河书房,配置了1000册年轻白领喜爱的人文艺术、历史文化类图书,并提供3000余种电子书及期刊的数字阅读设备。中岚居还设立了西部乐巢融媒直播间。该直播间围绕入驻青年人才的需求,打造才华展示、交流互动、情感共鸣的传播阵地,反映时代热度,感知城市温度,表达青年态度。
普陀区总工会在共享空间内打造了首个建在人才公寓中的“普工英驿站”,引入工会“新时代职工半日学校”“法律援助”“品质‘工’享”“公益乐学”“爱心接力站”等特色服务项目,为文化人才打造温暖职工之家,赋能创新交流的公共空间。
今年春节,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奏员张旭第一次上社区春晚。虽然没来得及多排练,但他和社区文化达人、古琴演奏师沙纤沵默契十足,联袂表演的琵琶古琴合奏《沧海一声笑》让观众惊艳。和他们一同上台的,还有演奏大提琴、小提琴、手风琴、二胡的众多社区文艺达人,悠扬动听的器乐串烧,将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百姓舞台“春节群众大联欢”推向。
自2023年12月入住位于虹口区的上海首个文化人才公寓“猎户座”以来,张旭已参加过5场社区文化活动。某种意义上说,为文化人才提供一张床、一间房的文化人才公寓,更像一个文化场域,让原本不太会有交集的文化人才与社区产生“奇妙链接”,双向奔赴、相互激荡,共同提升文化街区的层次与内涵。
她喜欢虹口区深厚的文化氛围,而这样的文化氛围也很自然地被带到了文化人才公寓博业体育官方APP。在这里,处处可见别出心裁的文化细节——公寓广场上,醒目的舞者雕塑仿佛站在船头翩然起舞,寓意青年文化人才“长江后浪推前浪”;楼道里,处处可见鲁迅纪念馆、左联旧址纪念馆等虹口区历史文化地标的绘画、摄影等作品,并配有二维码,可扫码倾听语音介绍;在公共区域,两间主要活动空间被分别命名为“新青年会客厅”“大先生会客厅”,是虹口区作为左联诞生地的注脚。这些都让何卫芳感到“很温馨雅致,有归属感”。
据了解,去年主题教育期间,市委宣传部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不少文化产业从业者由于初入职场或刚到上海,普遍租住在离单位较远的区域,通勤成本高,也难以培养归属感。经过多次实地走访、协调沟通,市委宣传部与虹口区以人才安居为重点,市区合作推出文化人才公寓运作机制。
猎户座人才公寓位于新港路7号,前身是上海电子仪表厂、卢比克魔方教育园区。近年来,这里经历了大规模更新改造,焕新升级。公寓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由3栋楼组成,彼此连通,包括标准一居室、精品一居室、精品LOFT、豪华两居室等不型,可满足不同人群的租住需求。目前,已有70余位文化人才入住。
虹口区被誉为“文化三地”——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青年文化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希望为他们办一些实事。”虹口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边频说。
入住的文化人才切实感受到了温暖。从租房成本来看,原先市区两级对人才包括文化人才的支持,只能享受市级或区级单方补贴,这次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突破机制瓶颈,将经市、区共同认定的青年文化人才纳入虹口区人才安居体系,享受双重政策支持,市、区两级补贴后,租金价格仅为市场价的三分之一。
从配套服务来看,公寓不仅有健身房、空中花园、露台、书房等配套设施,还提供“管家式”服务,比如家庭医生上门签约,定期为人才提供义诊、理疗等,也会定期举办文创集市、文化讲座、社区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人才文化生活。
演出空档期,张旭喜欢带着自己心爱的两条小狗在空中花园里溜达,或是在露台上喝杯咖啡,感觉十分惬意。让何卫芳感到温暖的,还有人才公寓里的氛围,“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过年时,群里也很热闹,谁家做饭缺了葱姜,就去别人家借”。
近期,文化人才们又跟着全国最美志愿者、“文化三地”志愿宣讲团领衔人张家禾,探访名人故居和文化场馆,通过city walk了解虹口文化。这让何卫芳收获颇丰,她还期待今年文化人才公寓里的读书沙龙,“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可以一起分享阅读心得,碰撞创作灵感”。
今年年初,张旭为嘉兴路街道“百姓舞台·音乐会客厅”带来了古琴专场讲座,演绎了《卧龙吟》《枉凝眉》《流水》《幽谷》《半山听雨》等多首经典曲目。当天来的观众也很多元,有外国留学生、白领、社区居民等。
“各国语言或许不通,但音乐传达的情感是相通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古琴演奏,相对于古筝,古琴的声音更低沉悠扬,带动听者的情绪,有浓厚丰富的民族气息,不愧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经常参与嘉兴社区文化活动的俄罗斯留学生达丽娜说。
上海越剧院一团党支部吴柏伟也很高兴看到文化人才扎根虹口,服务社区。“除了古琴,我们越剧院还将与嘉兴路街道达成文化共建,让苏浙沪老百姓喜爱的越剧文化进社区,共同推动中华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
据介绍,虹口区发挥文化人才特长优势,已组织文化人才参与虹口海派青年文艺家计划,深入社区、扎根基层,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春节前夕,上海评弹团演员钱彦参与了上海红色文艺轻骑兵元旦新春走基层虹口区慰问城市建设者专场演出。她告诉记者,平时在长三角各地演出,到工地上演出还是第一次。“自从入住猎户座人才公寓以来,在虹口区统筹下,我们经常有机会和社区居民互动,感觉非常接地气。只要时间能匹配,我愿意多多参与。”
嘉兴路街道党工委刘俊说,为更好地打造文化人才与社区的互动平台,嘉兴路街道将完善运作机制,并持续依托驻区单位、优秀志愿者等资源,着眼社区、街区与商圈融合共创,以“音乐会客厅”“越剧大师面对面”“白领课堂”等项目打造“环瑞虹美好嘉园”共建、共治、共享品牌,做到“月月有主题”。文化人才为区域百姓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的同时,也将助力打造国际文化社区、文化街区。
对于上海的文化人才来说,除了能享受入住文化人才公寓等生活便利,也能看到未来的成长路径——宣传系统各单位都形成了科学的人才培育体系。
住在“猎户座”人才公寓的解放日报记者巩持平,参与部门运营的公众号“华东局”。几番实践下来,她的感受颇为丰富:演播室搭建好了,拍摄设备也一应俱全。在互联网时代,要想生产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新闻作品,记者要掌握十八般武艺,成为“融媒轻骑兵”,才能为有价值的内容匹配合适平台,达到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
据介绍,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报业集团正以“三融”人才培养项目为抓手,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激发活力拥抱变化。所谓“三融”人才培养项目,即以“融媒轻骑兵”转型培育为基点,以“融媒工作室”扶植引领为重点,以“融媒公开课”平台赋能为支点,从个人到团队再到各媒体单位及全集团,将服务赋能作为核心要求,贯穿于项目创新、形式创新、平台创新中,引导采编人员更有效地迈进融合转型新赛道。
上海报业集团人力资源部主任谭新政介绍,上海报业集团今年将持续开展“三融”人才培养项目,加强与复旦等高校人才培养合作,创办高层次综合性“上报融媒学院”,形成上报融媒人才“media+”培育模式,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新格局,打造一支具有坚定立场、广阔国际视野、优秀专业技能、丰富实战经验的高水平融媒人才队伍。
世纪出版集团打造了“辑客出发”人才品牌项目。“辑客出发”编辑沙龙自2022年9月启动,至今已举办15期。每月邀请1位“上海出版人奖”“上海出版新人奖”获得者以及其他资深出版人、出版专业带头人等作为主讲人,讲述亲身经历的问题、困惑及经验教训,分享解决方案,比如“如何让内容变更多的现”“愿做细流,拥抱江海——谈做强丛书品牌”“如何让出版‘走出去’真正‘走进去’”“编辑十年,你的理想还在吗”等诸多备受欢迎的主题。如今,“辑客出发”编辑沙龙在编辑圈已小有名气,活动现场名额经常一发布即被“秒杀”。
据了解,打造“辑客出发”的初心,是为上海优秀编辑搭建多样态的同业交流互鉴平台,进一步激发编辑从业人员推进上海出版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进取心和荣誉感,为上海出版高质量发展强健根基。同时,“辑客出发”编辑沙龙还不断创新形式,逐渐形成“走出去”和“进校园”两个子品牌,让年轻编辑在同业分享中找到共鸣,为读者奉献更多好书。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制定并发布了《大剧院艺术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表演艺术人才、剧本剧目创作人才、剧院运营管理人才、舞台技术人才、市场拓展营销人才、互联网人才等六类人才。其中,在核心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发挥老艺术家“传帮带”作用;发挥中青年艺术家带动和引领中心事业发展作用;发挥青年人才创新潜能,为事业发展注入活力。比如,民乐团建立“脱颖而出”年轻演奏家培养平台机制,歌剧院制定未来之星培养计划、青年首席舞蹈家培养计划,为人才提供各类专项培训和创演机会。
上海文化人才之家普陀中岚居项目昨天正式投用,首批提供150间文化人才公寓住房,80位青年文化人才喜迁新居。